9月21-24日,中国-东南亚口蹄疫防控行动委员会(SEACFMD)2015年实验室网络和流行病学网络联合会议(Joint SEACFMD Labnet and Epinet Meeting)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。会议由OIE东南亚次区域代表处(OIE SRR-SEA)主办,缅甸畜牧渔业农村发展部(MoLFRD)畜牧养殖和兽医局(LBVD)承办。11个SEACFMD成员国代表及OIE总部、OIE区域代表、OIE区域参考实验室(兰州和北冲)、FAO代表、澳大利亚、日本、韩国、新西兰等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。我所何继军、张克山博士应邀参加会议。
9月22日,会议正式开始。首先由OIE东南亚次区域代表处Dr. Abila和Dr. KuKreja汇报了SEACFMD控制行动取得的进展及区域口蹄疫流行趋势。张克山博士和泰国(北冲县)区域参考实验室主任Somjai博士分别代表区域参考实验室汇报了参考实验室在免疫、免疫后评价及监测方面的主要活动和进展。张克山博士作了“Research progress on FMD marker vaccines in RRL-Lanzhou, China”主题报告,介绍了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在免疫、诊断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以及标记疫苗的研究进展。我国口蹄疫标记疫苗的研究进展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会议第二、第三部分,分别由11个SEACFMD成员国和SEACFMD参与、协作国家或组织代表汇报了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各国实验室网络和流行病学网络工作尤其是免疫、免疫后评价及监测方面的进展。我所何继军博士做了国家报告“Current Laboratory and Epidemiology Activities in China related to FMD, especially surveillance and Post-Vaccination Monitoring”,汇报了我国总体进展、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计划等。并且,何继军博士应邀汇报了“FMD surveillance and Post-Vaccination Monitoring in China”,介绍了我国在监测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。会议第四部分,以口蹄疫防控技术支持为主题,以研讨形式(Facilitated Workshop),分析、交流了国家层面在防控口蹄疫的“内”、“外”两个因素方面的风险、问题和改进计划、提高免疫效力措施等。23日下午,OIE总部 Dr. Joseph介绍了口蹄疫免疫、免疫评估及OIE法典有关免疫及监测等指南情况。第六部分,实验室网络和流行病学网络分组讨论了免疫和监测等,并指定Dr. Joy和Dr. Kukreja主持讨论议题,收集各参会代表意见,分析共性和不足,形成了改进计划建议,为今后本地区的口蹄疫免疫和监测提供参考。
会议结束后,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缅甸口蹄疫诊断实验室。该实验室由韩国政府援建,2014年9月开始运行,按照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水平建设和使用,目前仅开展口蹄疫诊断和检测。
通过本次会议,了解了东南亚地区口蹄疫流行及防控情况,尤其是各国在口蹄疫监测、免疫和免疫评价等方面的工作,其中共性部分(如动物移动管理、散养免疫和监测等)也是我国面临的问题,对我国口蹄疫防控具有借鉴意义。同时,通过报告和交流我国口蹄疫免疫、监测等方面的经验、做法和科技支撑,展示了我国及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在口蹄疫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。